走過觀塘工廈的走廊,拉開厚重的門閘,是木匠林池的工作室。滿屋堆放著木材,和許多他親手所造的木藝品,樹身造的小時鐘掛在架子上的當眼處,室內擺放的幾張凳子,是以回收的地板木製成,凳面特地鑲嵌了瓷磚石來裝飾,還有一些各形各狀的樹頭凳,是來自香港土生土長的樹木。
除此之外,還有木收音機、木碗、膠紙座、陀螺、首飾盒、擺設等等許多各形各式的木藝品,都是由別人眼中無用的,回收而來的木材而造。近年來環保越來越喚起人們的重視,他卻在多年前已看見木材背後的意義。我們都叫他池哥。
惜木之人,讓舊木再生
「我的生活、工作,全都是對住木頭。」上世紀的香港,木工產業一度發展,從木材入口,𠝹木,到加工,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。當時木廠林立,人們靠木糊口,池哥於80年代投身學師,學成之後,便入行做裝修工作,卻眼見好木材常被任意浪費。「拆去舊屋後,許多地板、門框、木櫃等等的裝修廢料,仍然是有用的實木木材,卻被送去堆填。」於是,他決定要好好利用這些木材,造成一件件能讓人珍惜的東西,不論是燈座或木盒,只要能讓木材的生命延續下去。
池哥深諳善用木材之道,他形容他的做事方法是「大有大做,細有細做。」回收而來的木材大小不一,特性各異,為了更能盡用這些木材,他都會先觀察木材的特性,想想每塊木材適合拿來作什麼,還未想到的,便再待一段時間;他笑說,這就像與木頭聯絡感情。他指指旁邊的高凳:「譬如遇到較大的整塊木材,可以拿來做凳面。」而平日工作剩餘下來,細小如棋子般的木料,他也不會放過,收集起來,再運用拼板的方法,就能做成一個個的首飾盒,上面還因此留下拼板所形成的如棋盤般的格線。為了用盡每分每寸的木材,池哥總想出不同的辦法,難怪他笑說,自己的作品是「越做越小」。
用心造木,分享美好
收聽著自己造的收音機裡播的電台節目,池哥在工作桌前一邊忙著造一個首飾櫃。首飾櫃拿上手份量不輕,原來是以回收地板的檀木所造。前幾天他還用同一批木材,造了幾張高凳,上面也嵌了水藍色的瓷磚石,遠處還有一張造好的圓茶几。這些家具,池哥將會在下星期送贈一位認識了數十年的老朋友,她的女兒最近遠嫁到美國,所以忙著要送些嫁妝和家具過去。除此之外,池哥家裡的家具,理想當然地也是由自己親手所造,他亦樂此不疲,笑呵呵地說:「造得太多,老婆都叫我不要再送去家裡了。」話雖如此,工作室裡還堆放著大大小小的首飾箱和小木盒,數數看也至少有幾十個,都是他一有空,便用積存的木料所造的。池哥對待木頭,好像永遠有著不止的樂趣和幹勁。
池哥說,朋友多年前送他一個陶瓷造的貓,手心捧著魚,「意思是說,好的東西要和人分享。你看我造這麼多,收收埋埋做什麼,哪有地方擺呀。」十幾年前,他又造過三張木凳送給朋友,上年那朋友的女兒嫁人,木凳也跟著她走了。說著說著,池哥手上拿著一個小木盒,也說送給你吧。
反思自然,樹木是生命
「樹木有生命,做得好便有人珍惜。」池哥解釋著。池哥閒時愛去潛水、釣魚和露營。他與自然相處,總道取之有道,用之有道,樹木一樣,也是生命,值得延續下去。「當地球已經出現不少問題,為什麼要再去斬一棵又一棵的樹?重用本地樹木,既減少運輸帶來的污染,也讓我們思考:樹木只得咁多,難道什麼都可以用錢買到?」
一直以來,池哥不倦地延續木材第二生命,彷如視之為自己的使命。一次他在電視上看見鯊魚玩偶做木偶劇,靈機一觸,便用了四年時間,做出108隻鯊魚,有如海裡的梁山好漢,藉此反思海洋保育;他以本地樹頭造凳,留下天然的樹木外貌,也得人賞識,現放在一家店裡寄賣。但他坦然,不希望價值以價錢來衡量:「別人常問我一個要做幾日,我覺得無法咁計,與其做得快趣,我更想把它做得好,等人珍惜,要不然我不會做這麼多。」池哥在自己的作品上,並沒有刻意留下署名的標記,他說,不想爭名奪利,而每個人都有他的位置與角色,他此刻只想做好作品,透過作品傳遞一些訊息。
池哥總覺得,不是他遇上木頭,而是木選擇了他,養活了他。在他眼中,樹木是沉默的,在人類面前默默付出一切,除了感謝樹木,我們更應該走多步,讓他人明白珍惜:「樹木可以生長數百年,隨時一棵樹木已經是我們的先輩。沒有了樹木,還有什麼可以代替?」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