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MeiSuet

車床創作 管小衛

Updated: Mar 10, 2020


在高速轉動的車床轉盤上,靠著手中刨刀的配合,在一刀一刀的削鑿裡,方正的木條逐漸變成圓渾的形態。舉凡生活中常用的杯碗、燭台、花瓶、傢俱中的椅腳等形形色色的弧線作品,都能以車床技法製作。管小衛投入車床創作十餘年,憑著手藝和對創作的執著,努力在香港闖出一片天。


時艱下走上車床創作之路


十五年前自研木工的管小衛,人人叫他管sir,他總是謙稱:「我不是師傅」。在香港「只講錢」的年代,他為興趣與理想當上木匠,卻道自己只是典型的香港人。不怪他人,只怪現實,管sir早在讀書時期知道自己雙手靈活,對手工藝有天份,畢業後卻沒有繼續發展木藝,而選擇了安穩的IT行業。但他笑說自己心癢,年紀漸長卻更肯定自己的興趣,他去購置木工具,閒時在家裡鑽研,這樣斷斷續續地持續一些時間,後來更索性辭去工作。在一次到摩洛哥旅遊的途中,他見識到當地人以簡單卻純熟的車床技法進行創作,更啟發了他往車床創作發展的道路。



一開始在唐樓租下天台屋,管sir四處找來木材,添置工具,一邊查找資料,一邊進行創作和摸索,心知這絕非易事。透過車床工藝,木頭經過轉盤的轉動,手中車刀拿捏準確的角度配合,削鑿出心裡想要的形狀,靠的便是眼力與手藝的真功夫。由粗糙到圓滑,這種形態的轉換,於他而言便是創造的過程。他的作品追求圓潤、自然,沒有花巧的修飾,只有木頭自然樸實的紋理,還有以工藝達到的圓滑和光澤。可是,工藝在香港難被欣賞,他開業以來生意平平,現實的難題又再次放在眼前,他慨嘆:「香港沒有環境、空間,孕育我們這些手藝人。」但樂觀如他,在時艱下仍懂勉勵自己:「正所謂『四十而不惑』,我相信只是還未有結果吧。」又道辦法總比困難多,現在他亦不時開班授課以作生計。



化方為圓,工藝中尋變化


在車床的世界裡,可以做出以圓對稱和流線型的創作,而且富於變化。管sir心裡清晰,對於次序、技巧與步驟分得清楚,也熟悉工具與配件各自的功能,了解機器如何轉動。車床塑造出圓的形體,基本工具亦分為五種,根據車刀的形狀,能夠削出不同的紋路;困難卻在於手感,以車刀拿捏準確的角度配合,削鑿出理想的形狀,這些都得靠經驗累積,再從中摸索變化。功力也可變利劍,管sir解釋,隨著車床創作的經驗越多,所需使用的車刀種類反而越少,熟用的車刀變得具更多功能,切面、側面,變換少許便是另一削鑿的角度。



為了有不輸現實的意志,管sir專心於手藝,維持生活中的規律和練習亦是重要。除了每天花時間動手創作,亦會為自己留下空間思考作品。作為設計者,創作依靠天賦、觀察力和創意,當由零開始構想一件作品時,他習慣在腦海中把作品還原,想像它前一步的形態與工序,以此汲取創作靈感;平日遇到突然而來的設計想法,回去亦立即記下。管sir構思出以木材拼色作為個人作品的特色,為各種木材鑲嵌的工序雖繁複而花時間,卻不需潤飾,能以木材的原色和紋路來突出顏色的對比與層次感,以及自然的美態。管sir創作著重美感,他認為每個人心中都可為作品詮釋不同的意義和用途,他從不加予限制。他說:「木工車床是隨著每人的工藝不同,創作亦不一樣,變化是屬於自己的世界。」



磨練手藝,準備更好的自己


在車床創作的世界裡,旋轉中可見木材的變化如漣漪般散開,在一刀刀的削鑿下,終歸是圓,而這一切的變化就掌握在手中的車刀,一如人生。管sir坦言從木藝可看見這個社會的荒謬,在香港從事手藝,盡力付出有時亦只能應付租金,人也疲憊得像沒法走下去。路途遙遙,他現在認為自己只能不斷做好準備,在成果到來之前,磨練好自己的手藝,以迎接將來發生之事。不過儘管如何悲觀,他卻更想藉此做出更美的東西,與這世界對抗。不空有寄望,盡本份,為自己生命負責,已不枉過。



645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